青铜修复专家贾文忠日前公开了家藏的500余张民国时期拍摄的青铜器玻璃底片。目前,他正着手将其中保存完整的370多张底片印制出来并集结成书。这些底片记录下了700余件经过父亲师徒修复的青铜器。遗憾的是,更多底片和照片因保管不善而破损、丢失。照片中的青铜器也大多流散海外,被收藏在世界各大博物馆和部分私人收藏家手中。 提起这些老照片和老底片的由来,还得从老北京的青铜器修复业说起。民国时期,青铜器修复与复制技术非常兴盛,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江苏苏州、山东潍坊、陕西西安和北京四个民间修复流派。 贾文忠的父亲贾玉波出自民国青铜器修复高手王德山门下。当年,王德山的手艺在北京古玩界首屈一指,他不仅能够将破损的青铜器修好,而且能够根据不同国家客人的喜好,将其做成洋庄货。比如,法国客人喜爱绿漆古,美国客人则好黑漆古。 王德山是北京‘古铜张派’张泰恩的徒弟,1927年出师自立,有一个习惯,就是对凡是经过他们师徒之手修复过的每一件青铜器都要拍照留存。当时的照相技术是从日本引进的,设备和胶片价格都非常昂贵,所以有不少照片都是数件青铜器放在一起合拍。可惜的是,他们只拍摄了修复后的文物,而没有留下文物修复前的原始照。这些照片的数量应该有上千张,由于时间较长,玻璃版不好保存,有破的,也有着了水的,目前家中保存比较完好的,就剩这些了。 考古学家陈梦家当年编著《美帝国主义掠夺我国殷周铜器集录》时,曾花60元从父亲贾玉波这里选了800多张黑白青铜器照片,其中就有些照片被选用在这本书中。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这些玻璃版底片和照片一直陪伴着我,每当翻看它们,我就会不由自主地联想起父辈们所从事的事业,许多与之有关的往事都浮现在我眼前。 在即将由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吉金萃影——贾氏珍藏青铜器老照片》一书中,将收录其中的370张老照片,这些老照片涵盖的信息量非常巨大。三年来经著名学者李学勤先生指导,国家博物馆青铜器研究学者冯峰、霍宏伟、田率等严谨的统计,一共分辨出照片中的器物数量多达700件左右,其中98%都是青铜器,此外还有少量的陶瓷、金器、玉器和铁器。 这些器物中,有109件器物迄今有来源去向和著录信息,其中有81件在国内外博物馆等收藏机构和研究单位发现了身影。这当中,有17件分藏国内,如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清华大学图书馆等单位;50件分藏美国,如旧金山艺术博物馆、赛克勒美术馆、大都会博物馆、弗利尔美术馆等收藏机构;9件分藏在日本,如出光美术馆、泉屋博古馆、东京国立博物馆等机构;2件分藏在英国的大英博物馆和格拉斯哥博物馆美术馆;2件收藏于瑞士玫茵堂;1件收藏在加拿大皇家安大略省博物馆。收藏最多的是故宫博物院、明尼阿波利斯美术博物馆和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各有9件。 这批家藏的老照片、老底片对青铜器研究具有很重要的学术价值,不少照片补充了铜器的器型资料。如清末叶东卿等所藏的眉寿钟,现在已经下落不明、不知去向,只剩下铭文和部分纹饰的拓片了,而照片的出现让今天的人们得以窥见它的真容。 |
Damaged photo repair 老照片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