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安门,相信对于每一个国人来说,都是一个特殊的符号。很多生活在北京的人,都曾有一种心照不宣的仪式感,比如上大学、结婚、工作等等有纪念意义的时间节点,去天安门拍一张照片。而来北京来游玩、办事的游客,也基本都要去看看天安门,留个影带回家做纪念。 在以前数码相机、拍照手机还没有流行的年代,拍照,是要去照相馆或者找摄像师的。高源就是以为摄像师,他带着相机,在天安门广场已经为来来往往的人们拍了38年纪念照了。今年55岁的他已经临近退休,但他心里一直有件事放不下,那就是有1000多张旧照片无人认领。 从1979年开始就在天安门广场给游客照相,当时由于在北京洗印彩色照片成本较高,他所在的国营照相馆只能选择把胶卷送到长春洗印。一来一往,游客要拿到照片至少是在一个月以后了。因此,当时都是在拍照的同时请顾客留下地址,等照片洗出来后再寄到家里。但由于部分游客地址书写错误等原因,几年里竟有数百张照片被退回来。 2000年后,照片洗印已经很方便了,一开始是等2小时可取,现在8秒就可以打印一张照片。但再快的速度,也赶不上人多。升旗、降旗或者节假日的时候,来拍纪念照的游人成千上万,洗印时间自然会变长。一些跟随旅行团来天安门游玩的游客由于时间限制,常常会等不到照片出来就得走。 就这样,高源手里的照片越来越多,高原觉得这都是非常有价值的照片,就觉得是个事儿,觉得挺对不起人家的,没把照片送到人手里。对于照片中的人来说,这可能代表着一段独特的人生经历,一段重要的回忆,一个念想。所以高源决定,要为这些照片找主人。 遗憾的是,从去年9月发布消息至今,仅有一张照片被领走。 在天安门拍照的38年里,高源不仅见证了照相技术的发展,从黑白到彩色、从交卷到数码;也看到了来自全国各地游客的变化。刚开始,他通过口音判断游客的家乡,而现在,他通过衣服的花色判断客人的年纪,从前就是四种颜色,黑、白、灰、绿,后来慢慢是喇叭裤、牛仔裤,现在花花绿绿的衣服很多了,年纪越大越敢穿。 现在照片不值钱了,很少有人会为一张照片找回来。但他知道,天安门的这张纪念照对许多人都意义颇大,因此,他依然在想方设法地弥补遗憾。他还说,只要有当年没有拿到照片的游客找到自己,自己就会免费给对方拍一次照片。 时光流转,这些承载着记忆的照片在寻找主人,如果你愿意,转发扩散出去,帮他们团聚吧! |
Damaged photo repair 老照片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