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高氏相机博物馆,很多杭州市民可能不了解,但是在国内、外的古董相机收藏圈里它可是鼎鼎大名的。 高氏相机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家照相机博物馆,免费对外开放,由高继生、高峻岭父子在1993年创办。该馆于在1999年8月经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发文批准注册,属民办博物馆。馆内注册藏品有相机1400多台、古今望远镜100件,其中不少是精品、孤品。 博物馆鉴定部位于永和坊小区内部,门面不大,里面的相机密密麻麻挤满了展柜,还有很多放不下摆进了铁皮柜里。这里面,有些相机的名头大得令人咋舌。莱卡很多人都知道的,相当高端的德国相机品牌,新相机的价格也动辄10几万,贵得吓人,但是这些在高老眼里都不算什么。 莱卡人家当宝贝,我这里一排排的,不过有一套我很得意的,国内只有我这里有。老高拿出一个木盒,里面装的是1955德国莱卡M3十二件套机,相当珍贵。除了这件,19世纪德国高治(高尔上)F=768画箱式相机、1925年英国桑顿.匹克新闻相机都是外国古董相机当中的精品。 其中,一台19世纪上叶伦敦生产的英国罗斯Ross风琴式湿版相机更是镇馆之宝。这台相机镜头座是红木雕刻的,镜头长30cm,直径10cm,全铜质3斤多重,镜筒上的英文字符全部由手工刻写完成,整只镜头是镀金的。 这台相机,是老高在1989年买到的,花了2万多元,北上天津运回杭州。这2万块钱本来是我买店面的钱,当时可以买一个2层楼50几平的店铺,现在这台相机1000万都不止了。 另外,清·道光-浙宁隆茂号镜箱式相机、无锡1974年红旗光仪厂DC—741“飞舟”样机等则是国产相机、样机中不多见的珍品,1965年广州牌大园盘样机在当时也仅产1台,是真真正正的孤品,能在国内保留到现在也是老高的功劳。 这些一共值多少钱?老高说,他都不卖的,所以自己也不知道。不过有一次一位做房地产的老板来我这里,看了以后对我说他花了2亿多收藏相机,但是买到的都是大路货,我这里的精品他一样都没有。 数量庞大、价值不菲的古董相机,让每一位前来参观的藏友都惊喜不已,但是不理想的展存条件,也同样令他们心痛到跳脚。 高氏相机博物馆现在分为两个部分:照相机鉴定部,位于拱北永和坊小区,面积大约100平方米。照相机陈列部,在湖墅路米市社区,是高继生用自己的一套住房改的。两个地方各保存了700台左右的古董相机,平时,老高都值守在照相机鉴定部。 这间屋子是拱墅区政府提供的过渡房,条件怎么样?不太好。 跨进房门,这间房子的格局就一览无遗,一共两个房间,大小差不多,外间是老高的工作室和接待处,里间是陈列室。房间的光线有点暗,由于是一楼,还有点潮湿、阴冷。 里间的玻璃展柜里满满当当摆满了相机,还有更多的相机没地方展示,被存放在墙边的铁皮柜里。房间稍微空一点的地方,摆放着一个个大玻璃缸,里面同样都是相机。 没有聚光灯、没有漂亮阔气的展示台,这些价值千万的古董相机享受的待遇还不如商场柜台里的新相机。镇馆之宝罗斯湿版相机,也是只是搁在柜子顶上,外面没有任何防护。 镜头我卸下来存到银行保险柜里了,其他那些一般的古董相机也就只好挤一挤了。老高指着地上的玻璃缸无奈地摇了摇头,按道理是要放在电子防潮箱里的,但是经费、空间都是问题,也只好用些土办法了。 除了地方不够,这个房间还有一个大问题——漏水。要知道,湿气可是光学仪器的大敌。 两个房间都有漏水的地方,前几天下雨,要拿盆子接。去年夏天,里屋屋角更是漏了一大片。不用刻意寻找,记者很容易就发现了屋角的一大片水渍痕迹。除了这里,天花板吊顶的很多位置同样都有水渍痕迹。 老高最早的10几台相机是他父亲留给他的,上世纪60年代,20岁的高继生买下了人生的第一台相机,30元,一个月工资。之后80年代,老高下海经商,由于摄影技术好又懂行,最多的时候拥有10几家照相馆、相机器材店。 80年代国内搞照相机收藏的人十个都不到,反而是很多外国人跑到中国来淘宝。当时全国各地跑的老高觉得,必须要出手了,要不然国内的好东西都要流失国外了。那个时期,也是老高收获精品相机最多的时候。 现在那些店还开着吗?喏,都在这里了。老高手指可指屋内的相机,脸上充满了满足感,现在我退休的,一门心思弄博物馆,儿子每年给我10万作为运作经费。 博物馆前后搬家9次,现在这个地方也只是过渡的。每天对着自己的宝贝,时不时的还有天南海北的同行好友来看望他,家人对他的事业也无限支持。收藏相机50年,坚守相机博物馆21年,老高一直有个念想没达成,那就是给这些相机找到一个安稳的家。 什么样的房子适合作相机博物馆呢?老高给记者举了4点要求。 1、面积:不小于200平方,1000平方更好。 2、构造:砖混结构,木结构的不行。 3、环境:隔壁不能有饭店。 4、区域:最好在杭州城区,萧山、余杭、富阳等邻近周边县市也行,再远就不考虑了。 可以和大学、艺术院校合作办馆,哪里想发展旅游缺少亮点的也可以来找我,如果有空置的历史建筑给我做馆址那更好。老高的脑子里构想了好几条路子来解决馆址问题,这些相机都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应该有更好的保存条件,应该让更多人观赏到。 不光是老高,很多来参观过相机博物馆的市民也同样关心这个问题,上个月网友“白兰地X6”就在网上发帖,感叹这些相机的保存环境不理想。他还出了个主意:“杭州清退几十座私人会所,希望能将高氏博物馆迁入其一,增加西湖文化圈的人文厚度,展现杭州的大善之美。” 这个想法很多网友都觉得挺好的:一边是西湖的美景,一边是充满历史韵味的相机,逛完博物馆之后再去和西湖美景合个影,感觉挺美的。 如果你知道哪里有合适的房子,或者你有意向和老高合作,又或者你们村办农家乐缺少亮点,不妨和他联系。 |
Damaged photo repair 老照片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