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拍张照片是再简单不过事情了。但你知道吗?曾经,拍照还得去专门的照相馆。今天,让我们通过这些破损待修复的老照片,跟你说说老照相馆的那些事。 这张1880年的珍贵老照片来自厦门最早的照相馆——宜芳影相铺。照片上,一位中国商人端坐在椅子上。虽然照片已有些模糊,但轮廓清晰可见,还留有画师上的彩色颜料。这可能是目前能找到厦门最早的照相馆留下的照片。 在早期照相机还不普及的时候,多数老照片都来自照相馆。这位美丽的姑娘身着西式婚纱,与丈夫严肃地在镜头前留下新婚照。 下面这群孩子则是紧张地注视着镜头,有的穿着传统的中式大褂,戴着瓜皮帽,有的则穿上了西装。 这张照片中,一位老太太表情肃穆,面向镜头正襟危坐,精致服装下的一双小脚,隐隐透露着她的出身和经历。 下面这张照片,有没有让你想起小时候,全家一起去照相馆拍照的经历? 照相馆给当年的市民留下许多珍贵的回忆,去照相馆拍照也一度成为时尚。可惜的是,一家家知名照相馆成为历史,消逝在人们的记忆中。原本的照片随着时光流逝已经变的破损不堪急需修复。 1900年前,照相馆工作人员在洗照片前都得准备鸡蛋。原来,蛋清是一种黏合剂。当时的照片,俗称为蛋白照片。由于当年没有胶水,要想让照片洗出来,就要先把感光液涂在感光纸上再进行阴干、曝光等程序,蛋清因为透明、有粘性,被选为感光液与感光纸之间的黏合剂。不过,这样的照片也有一个缺点,就是洗出来会微微发黄,成像影调也没有那么丰富。 那么,在清末如果想拥有一张彩色相片,是不是痴心妄想呢?虽然照片是黑白底色,但想要变成彩色,还可以画——只要出得起钱,当年的潮人一样可以拥有彩色照片,画师们会用矿物质的水彩颜料给照片精心上色,让每张照片都拥有独一无二的彩色效果。 1900年后,银盐技术成为大部分照相馆的首选,此时已有专业黏合剂代替蛋清,用水银和硫酸盐等化学品调配的感光液使照片的成像影调更丰富,经久不褪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