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修复—41图片修复中心

搜索

故宫老照片特展

2017-3-18 14:59| 发布者: 一凡

摘要: 慈禧太后与外国公使夫人(1903年)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新闻记者沈荩因报道了《中俄密约》而被清政府杖毙,引起世界舆论的谴责。慈禧太后为平息洋人的“怒火”,于重阳节这一天在颐和园乐寿堂宴请外国公使夫人, ...

故宫老照片特展 13571432372617.jpg

    慈禧太后与外国公使夫人(1903年)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新闻记者沈荩因报道了《中俄密约》而被清政府杖毙,引起世界舆论的谴责。慈禧太后为平息洋人的“怒火”,于重阳节这一天在颐和园乐寿堂宴请外国公使夫人,此帧照片即为当时的合影

故宫老照片特展 30761432372617.jpg

    西苑海晏堂(1904年) 位于中海的海晏堂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楼前水池两侧设有“十二生肖”铜像,铜像并不喷水但具备授时功能,手中各执一盏电灯,会根据一天中时间的不同分别亮起 清代晚期至民国初年的故宫,不但是一座封建王朝气势恢宏的皇家宫殿,更是各个历史人物轮流上演的历史舞台。而彼时随着战乱和动荡进入宫廷的西洋摄影技术,则用一张张照片记录下了其中的风云变幻。 如今,作为庆祝故宫博物院九十华诞的系列活动之一,一场正在神武门展出的“故宫老照片特展”,为人们再现了那段可以驻足回望的历史记忆。 此次展览在有限的展陈空间里,精挑细选出近300件展品,以清末民初新旧交替的一个历史时段作为展览主线,串联起殿堂余晖、群像浮光、兴业图强、禁宫新生。四个单元,反映从皇宫到博物院的历史跨越 。其中,殿堂余晖单元突出静态的宫,以反映时代变迁和城市内涵的皇家建筑为主,代表着由盛转衰的清朝统治和行将结束的封建时代;群像浮光,单元突出动态的“人”,主要展现生活在清宫及环绕于其周围的人物影像;兴业图强,单元突出变革中的事物,以晚清民初实施的强国重策,体现国人自强不息与多方探索和新经济初起的振奋局面;禁宫新生,单元突出新兴的院,以故宫建院初期历史沿革的照片,再现了九十年前那段筚路蓝缕的历史,见证了故宫博物院的昨天。 据院方透露,此次展览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故宫博物院首个老照片特展,“看点”颇多:展览首次展出老照片原件。众多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影像以最原始形态呈现在观众面前,比如摄于清同治二年(1863年)的醇郡王奕譞与侍卫,记录了24岁的醇郡王奕譞在北京南苑军营的形象。这是故宫博物院保存的时代最早的一张照片。再比如慈禧40岁时的照片——慈禧70寿辰时,美国总统罗斯福亲自发电报致贺,而慈禧回赠罗斯福的礼物,就是那张慈禧40岁时的照片。这些为清宫重要人物和家族的特制之作,具有很高的文物和史料价值。

   

(责任编辑:一凡

41图片老照片修复技术服务中心 ( 滇ICP备17000266号 )

滇公网安备 53262102000459号

Damaged photo repair 老照片修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