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清选(照片中的年长者),清末民初时代回族阿訇,河北省定州市号头庄回族乡杨家桥村人。马清选出生在传统的回族世家,父辈爷辈也是回族阿訇,明代由南方江淮一带随徐达、常遇春、胡大海所率的回回军迁徙至华北,遗憾的是现在已记不起那些老辈人的名字。在家乡老人的传流的记忆中,至今还有对马清选父亲的一些印象,在那个民不聊生的年代,老阿訇出门买米时很多时候会空着口袋或仅带一点儿返回,老太太问起原因,他总说在途中遇到了更困难的乡亲。老人德高望重,知识渊博,精通古波斯语法和各类波斯经典。七十年代,当乡亲们给这位老巴巴迁坟时,发现这位老阿訇墓中所垒的青砖都是零碎砖头,竟然没有一块是完整的,简朴的作风令在场的乡亲感怀。
老阿訇的儿子马清选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继承老回回的优良传统,精通波斯文,作风谦虚且刚正不阿,穿衣挂帐后受聘与河北、京、津、山东、东北一带回族聚居地任阿訇,据家人讲曾在常营清真寺、山东济宁礼拜寺、沈阳礼拜寺、天津等寺任阿訇,和很多在民间有声望的老阿訇一样,秉承回族文化传统。他们没有去沙特朝过觐,没有翻译过任何传统典籍,也从不主张传教,深受爱戴。所到之处人们安居乐业,不同民族各行其俗,互相理解和尊重。清末民初时期,国内少数各族宗教人士去沙特朝觐期间,带回阿拉伯人伊斯兰教的经卷学说和支持,涌动起了翻译阿拉伯文+汉文经典,四处传教和拉帮接派,猖狂革除老回回传统习俗之风,制造了很多矛盾纷争。对于这些寻衅或背叛者,马清选冷眼相看,依然和众多各地回族老阿訇一样,坦然奉行回族的传统。因长年在外,家人所对马清选的具体事迹知道并不多,至今在家乡提起,很多老人都会说到马清选阿訇每次回到阔别的家乡,都是离村十里即下马或下轿(年迈时乘坐马拉轿)步行,以释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父老乡亲们的敬重之情。日本人侵略中国初期,马清选“无常”(去世)于在天津西寺任阿訇期间。 |
Damaged photo repair 老照片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