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2021 Comsenz Inc. Powered by Discuz! X3.4
![]() 1961年9月16日,诗人郭沫若自重庆乘船东出夔门,前往宜昌,当轮船行经巫山峡口时,郭沫若抬头仰望北岸高耸入云的文峰,忽然看见文峰之巅书写着硕大无朋的“毛主席万岁”五个字,壮阔磅礴,差不多占去了半座山的高度。一生观尽天下风云的诗人也被这惊人的气势震动了,他在当天写下的《过巫峡》的五律中咏叹道:“奇峰十二座,领袖万斯年。”他所说的“领袖万斯年”,就是指的这条硕大无朋的“毛主席万岁”的超巨幅标语。然而,这条旷世大标语的制作成功,却是一百多名右派分子用汗水、信念、毅力甚至是生命换来的郭沫若在诗前的小序中说:“山身竖刻毛主席万岁五字,涂以白垩,甚为显著,估计字径当逾十米。”其实郭沫若在这里犯了一个小小的错误,他凭肉眼作出的判断与事实相去甚远,那幅标语何止“字径当逾十米”。准确的数据是:每个字长宽各十丈(33.33米),每笔宽一丈(3.33米),每个字占地1000平方米,五字和一个感叹号相连,外加字间距,超过了6000平方米。我们知道,一个篮球场的面积是420平方米(8×15),而这幅标语的每一个字,都比两个篮球场加起来还大出了160平方米,整幅标语约等于15个篮球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