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修复—41图片修复中心

搜索

陕师大文物胶片老照片修复物理修复法 化腐朽为神奇抢救珍贵历史文物

2017-1-10 12:56| 发布者: 一凡

摘要: 在陕师大,有这样一支文物修复师队伍,无论他们面对的是尘垢覆面的唐代壁画,还是斑驳难辨的老照片,抑或是面目全非的先秦宫殿,只要经过他们这些能工巧匠的修复,就会化腐朽为神奇,历史文物在他们的手中重新绽放光 ...

陕师大文物胶片老照片修复物理修复法 化腐朽为神奇抢救珍贵历史文物 b3b64039cbf94fbcbd5d16c359528441_th.jpeg


    在陕师大,有这样一支文物修复师队伍,无论他们面对的是尘垢覆面的唐代壁画,还是斑驳难辨的老照片,抑或是面目全非的先秦宫殿,只要经过他们这些能工巧匠的修复,就会化腐朽为神奇,历史文物在他们的手中重新绽放光彩。

    2016年1月,在国家档案局在陕师大召开的“感光影像档案修复与保护关键技术研究”项目鉴定会,国家档案局的专家对李玉虎教授领导的科研团队在“胶片档案醋酸综合症治理”、“卷曲断裂长幅合影照展平与收藏”等6项关键技术上取得的重大突破赞不绝口:这个项目的研究成果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教育部工程中心是我国第一个集文物保护、档案保护、影像资料保护于一身的文理渗透型文化遗产保护专业研究机构,初创于1983年,成立于2004年。经多年发展,中心完成、储备了以多方位治理文化遗产病害,恢复保护其原貌为特色的系列科研成果,并以其关键技术为引擎,在纸质文献、古代壁画与文物彩绘、古建彩画、特藏微环境等领域凝练、实施了20余项文化遗产修复与保护工程,相关科研产品在中央档案馆、国家图书馆、中国第一、二历史档案馆、解放军档案馆等我国重要珍贵档案文献收藏单位和全国31个省、市、区以及新加坡国家档案馆、韩国政府记录保存所推广应用,获得两项国家发明奖、三项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构建了使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方向纵深发展的学术团队与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文化遗产保护科学研究、工程转化、人才培养三位一体的发展格局。

    李玉虎毕业于西北大学化学系,被分配进了陕西省档案局工作。2004年,来到陕西师范大学工作。从事档案、文物保护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三十余年,李玉虎主持或参与了延安时期纸质文献、日本侵华档案、济南惨案档案、陕西省水利局档案、《浪花》创刊号的字迹还原;唐皇城含光门遗址、大唐西市遗址、西安城墙遗址等土遗址与砖石的加固处理;唐乾陵永泰公主、章怀太子墓彩绘陶俑与壁画抢救修复、南唐二陵濒危彩画抢救修复、西汉3000彩绘兵马俑抢救修复;南京大屠杀照片、长沙会战照片、辛亥革命照片、5·12大地震照片、文革纪实影像、老胶片电影的污染物保护性去除、胶片档案醋酸综合症治理、老照片划痕修复等等。

  古代壁画彩绘的起甲褪色、土遗址原貌的风化坍塌、古旧字画的酸化脆化、档案图书的字迹褪变、古代建筑的结构变形、木质文物的虫蛀腐蚀、近代以来珍贵照片胶片的粘连划伤等等困扰人类许久的严峻问题,正在他们的手中一一破解。

  纸质文献是历史研究的重要资料,然而其脆弱易破易变黄、字迹易晕染褪变,使保存修复格外困难。李玉虎在陕西省档案馆工作时惊讶地发现,毛泽东、叶剑英等领袖的笔迹已经严重褪色无法辨认,点燃了他将化学知识运用于档案还原的热情,打开了文物修复的大门。

    我们也许并不了解不同颜色的纸张也有不同的酸碱性,因此如何使褪色、扩散的字迹得到恢复不仅要分析笔墨的化学成份,还涉及造纸、植物纤维等相关知识,其中的广博深厚难以想象。《中国印刷术的起源》和《纸的性能》也早已加入李玉虎日常翻阅书籍套餐啦。

    在字迹恢复领域,常见的方法是拆卷单页修复,而李玉虎团队已经掌握了前沿核心技术,能够整本书直接修复。不久的将来就能“一天还原一整卷,几年还原一整馆”,待其推广到全国各级档案馆,对纸质文献的保护修复将实现质与量的双飞跃。

    照片和胶片是记录社会实践活动以及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在保存方面却面临着诸多难题,如彩色照片及胶片数年后即褪色失真、脱落,黑白照片及胶片十几年后泛黄脱落。李玉虎研究了“砑光沉淀法”以及从三元色的化学保护入手研制的FMS保护剂,使胶片整体耐久性能显著增加。

    感光影像档案修复与保护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在影像档案保护修复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整体、系统地解决了影像档案保护领域的主要问题。项目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工艺设备与操作体系,并在国内外档案、文物等保存机构得到了广泛应用,修复、保护了一批涉及南京大屠杀、革命战争时期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感光影像档案。


(责任编辑:一凡

41图片老照片修复技术服务中心 ( 滇ICP备17000266号 )

滇公网安备 53262102000459号

Damaged photo repair 老照片修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