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修复—41图片修复中心

搜索

暗室大师加工毛主席标准像 老技法修复老照片

2017-1-6 21:55| 发布者: 一凡

摘要: 12月26日,是毛泽东同志诞辰纪念日,伟人的音容笑貌至今仍然印刻在人们的脑海里,可是许多人并不知道,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一共发布过4版毛泽东主席标准像,这些标准像从选片、修版到制作,均出自从扬州走出去的影像 ...

暗室大师加工毛主席标准像 老技法修复老照片 3238.jpg

12月26日,是毛泽东同志诞辰纪念日,伟人的音容笑貌至今仍然印刻在人们的脑海里,可是许多人并不知道,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一共发布过4版毛泽东主席标准像,这些标准像从选片、修版到制作,均出自从扬州走出去的影像大师陈石林之手。陈石林被尊称为一代暗室宗师。

由中央文献研究室、军事博物馆、军事科学院三家单位联合组织编印,《历史巨人毛泽东》画册即将出版,全书共5册、4000幅图像,全景展现了伟人毛泽东光辉传奇的一生。

15岁时曾在扬州老照相馆——镜中天学徒,学的是暗房冲印修版技术,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掌握暗房技术后,他想出去闯荡一番。在大哥的引荐下,1946年初,陈石林从扬州来到了南京,拜摄影界的大家、爱国人士高岭梅先生为师。1948年,他被派往台北国际艺术人像摄影公司工作。1949年春天,他又前往香港大光明影业公司工作,在这里,他第一次见到了毛泽东的图像,也是在这里,他修复制作了第一张毛主席像。

第一次修补毛泽东像,是在香港用16毫米电影正片制作而成,这是找遍全香港仅有的毛泽东图像,画面上,毛泽东和朱德在延安研究作战方案。陈石林发现这张16毫米的电影正片影像反差很大,层次感不强,由于多次放映还有很多划痕,要想把正片制作成负片,最终冲印成标准照片,有一定的难度。他和两名同事用了整整一天时间,终于攻克了难题。修补后的照片画面清晰、反差正常、眼睛传神,通过香港智源书局出售后受到欢迎。

从这时起,就开始了与毛泽东标准像的传奇经历。

1950年7月,陈石林从香港回到北京,进入中央新闻摄影局,在技术组任组长。1950年深秋的一天,领导找到他,希望从报道毛主席的新闻、合影以及工作照等资料图片中挑选出一张照片,通过暗室后期加工制作标准像。

经过多次比较,他选取了毛主席在1950年9月与部分全国战斗英雄、劳动模范的合影,通过“遮挡技法”,把照片中毛主席左侧的其他人头像修除,翻拍成6×4.5厘米的底片,然后再放大成照片。画面中的毛主席面目端庄、精神饱满、和蔼可亲,真实展现了领袖风采,毛主席审阅后非常喜爱。1950年10月,这张照片通过新华社对外发布,成为第一张官方正式公布的毛泽东标准像。后来,这张标准像又被中国人民银行采用手工雕刻凹版印刷在第五套百元人民币和20元人民币上。

1951年春天,在第一版标准像面世后不久,陈石林又接到加工制作第二版毛泽东标准像的任务。第二张标准像的制作过程颇有些“传奇色彩”,用钟表发条磨刀片,刮去黑膜换背景。天安门城楼上的第二版毛主席标准像从上世纪50年代初一直挂到1959年。

1959年9月,为了迎接新中国成立10周年,他通过调整高低光密度复制放大,制作了第三版毛主席标准像。1964年,他又制作了第四版毛主席标准像。这次,他发明了“透正拷负”的方法,在透明正片和负片上仔细进行修整。由于需要修整的地方太多了,他用了一个星期才完成任务。第四版毛主席标准像从1967年一直沿用至今。

新中国成立后,经陈石林加工、修整、制作的底片放大的四版毛主席标准像,被确定在全国悬挂和出版。

谈起发明透正拷负像片修版技术,老人非常自豪,他告诉记者,新华社运用这种技法抢救修复了百万张珍贵的历史照片。

(责任编辑:一凡

41图片老照片修复技术服务中心 ( 滇ICP备17000266号 )

滇公网安备 53262102000459号

Damaged photo repair 老照片修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