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修复—41图片修复中心

搜索

红色经典老照片中的摄影工艺技术

2016-12-12 14:21| 发布者: 一凡

摘要:   随着政治环境的变化和宣传需求,红色经典照片的拍摄和制作在特殊年代成为了最重要的政治任务,采用最知名的摄影师,使用最好的摄影器材,在最好的条件下拍摄,如文革期间样板戏剧照的拍摄,就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 ...

红色经典老照片中的摄影工艺技术 xin_4603102908019492133917.jpg


  随着政治环境的变化和宣传需求,红色经典照片的拍摄和制作在特殊年代成为了最重要的政治任务,采用最知名的摄影师,使用最好的摄影器材,在最好的条件下拍摄,如文革期间样板戏剧照的拍摄,就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文革期间,也是毛泽东影像制作和传播的特殊阶段,其影像制作的数量、复制频率和传播范围都达到了空前绝后的程度,由新华社和各地方图片社在全国制作公开发行的毛泽东新闻展览照片,一个内容就可以多达上百万,这是世界视觉传播史上绝无仅有的案例。另一方面,为了确保标准化和高度政治化的影像得以高品质完成,这些照片在洗印、复制、修版、上色、染色等工艺上,凝聚了共和国摄影人的心血和聪明才智,代表着一个时代摄影技术技法的最高水平。


  目前所见文革时期制作的毛泽东影像主要收录于1967年出版的《毛主席是我们心中的红太阳》大型展览画册和1977年出版的《毛泽东主席照片选集》,共计200余幅。虽然这些影像大多出自于党的第一代摄影名家之手,但多不以原作的形式出现,可能不反映摄影家原创的意图。因此,该阶段毛泽东照片最重要的收藏价值在其所具有的新中国摄影发展史上的技术技法的承载物,以及稀缺性上。


  对照片制作工艺和材质的识别区分,成为了收藏这一时期作品的重点与难点,同一画面的照片根据不同的发行目的、大小规格、物材和制作工艺,价格可相差百倍。


  文革时期最常见的毛泽东展览照片,大致可以分为展览照片、新闻发稿照片和以特殊技法制作的照片三类。发行到不同地区和单位的常常是不同规格、形式和纸张制作的,以《毛主席是我们心中的红太阳》的展览照片为例,就有三种不同的尺寸,是送往各个军区的存档材料,数量最为稀少,每个军区仅能获得15套左右。这些照片大多使用当时最为难得的Agfa进口相纸制作,单张照片的成本往往相当于当时一个高级技师数月工资,而为了保持制作影像的品质往往需要反复洗印以求达到较佳效果,一套60幅照片的造价是一个令人咋舌的数字。


  彩色转印工艺制作的大尺寸毛泽东照片则是文革时期最杰出的特殊摄影技法的代表。由于当时彩色照片的制作工艺和技术尚未在中国大陆普及,为了使用黑白的底片制作成具有红光亮效果的彩色照片,采用了复杂的彩色染印法。这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工艺,首先需要有经验的技师目测黑白照片,并通过反复试验,制作出三张与红绿蓝三主色相对应的中间片,然后用中间片吸附青、品红和黄三补色,再手工将补色染料依次印制到相纸上,有些照片是经过成千上万次的试制,才达到了乱真的程度。这种工艺由于制作极为复杂,成品照片的印制数量很少,随着彩色底片的流行和使用,这种洗印工艺也随之消亡了,能完好保存至今的实物比较罕见,是中国彩色摄影收藏脉络中珍贵的实物。


  因此,红色经典的原版照片,无论是黑白纸基、彩色染印、还是涂塑相纸,即使没有艺术家的签名,以其作为承载着一个时代中国摄影学科技术技法最高水平的实物,都成就为中国摄影收藏的珍品。


(责任编辑:一凡

41图片老照片修复技术服务中心 ( 滇ICP备17000266号 )

滇公网安备 53262102000459号

Damaged photo repair 老照片修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