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修复—41图片修复中心

搜索

老北京老照片里的色彩

2016-12-11 14:33| 发布者: 一凡

摘要: 回音壁是天坛内皇穹宇的围墙,因其特殊的结构,在墙壁的一端小声说话可以在另一端听到回音。夏日炎炎,一名敞怀的人力车夫正眯着眼盯着摄影师。照片中景山的几名游客正在享受悠闲的喝茶时光。老北京百姓的房子多是灰 ...

老北京老照片里的色彩 f0481014-bc05-4de7-8aa6-15d66af9e556.jpg

回音壁是天坛内皇穹宇的围墙,因其特殊的结构,在墙壁的一端小声说话可以在另一端听到回音。


老北京老照片里的色彩 80cc8f9a-3ee5-40b1-abcc-2bbabad6e15e.jpg

夏日炎炎,一名敞怀的人力车夫正眯着眼盯着摄影师。


老北京老照片里的色彩 7f8150f2-8132-4f30-a21a-a7143470a06a.jpg

照片中景山的几名游客正在享受悠闲的喝茶时光。


老北京百姓的房子多是灰墙灰瓦,冬天的天空也是灰色;有人说红色才是北京的色彩,因为这里拥有许多宫苑殿宇,宫墙的红色是最具代表性的颜色;也有人说老北京是绿色的,因为旧时的京城几乎院院都有树,到了盛夏满眼都是绿荫。

摄影术传入中国以后,那些当时已经熟练掌握西画技法的画家们,成为最早学习摄影术的中国人。他们结合自己的特长,开始为照片手工上色。为今天的我们留下了一些旧日中国的色彩。

1907年,法国卢米埃兄弟发明了真正意义上的全彩感光底片。1909年,肯恩和他的司机兼摄影师阿尔贝·杜帖特来到中国。他们携带了大量的摄影耗材,其中包括4000块黑白玻璃底片、约3000米电影胶片、一百多个用于录音的蜡筒,以及几百张卢米埃彩色玻璃底片。于是在彩色照片诞生两年后,北京就把它的色彩留在了照片上。不过遗憾的是这些照片今天已无缘得见,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国被德国占领,肯恩保存的“地球档案”所有影音资料被当局没收。二战结束后,这些重要的资料又被前苏联当局接管,直到2000年才归还给法国肯恩博物馆。但此时,其中一些资料已经失踪,包括1909年在中国拍摄的彩色照片底片和记录声音的蜡筒。

然而值得庆幸的是,除了他本人于1909年到中国拍摄外,肯恩还于1912年向中国派出了另外一位摄影师斯蒂芬·帕瑟。后者在中国停留了两年,拍摄了大量彩色照片,而且这些照片都保留至今。从照片可以看到,尽管当时民国已经建立,但很多北京人依然留着辫子。照片里的北京人,大多穿着蓝色的粗布褂,脚蹬白袜黑鞋,生动得仿佛穿越时光而来。

在这之后,彩色底片因价格昂贵而并未普及。摄影技术朝着器材更轻便、曝光时间更短的方向发展,彩色照片技术的发展放缓了脚步。

在摄影技术重回黑白照片的时代里,老北京摄影师们为照片手工上色的技术也日臻成熟。好的上色照片,宛若一幅精致的油画。尽管色彩的选取有主观和艺术再创作的成分,但至少为我们提供了那一时期北京的彩色资料。

这些老照片里的北京,丰富而真实,一个个场景仿佛迎面而来。这正是人们记忆中的颜色,在熟悉的灰、红、绿之外,更有一种时间沉积的色调。


(责任编辑:一凡

41图片老照片修复技术服务中心 ( 滇ICP备17000266号 )

滇公网安备 53262102000459号

Damaged photo repair 老照片修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