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修复—41图片修复中心

搜索

给黑白记忆照片注入新的生命色彩

2016-12-1 11:39| 发布者: 一凡

摘要: 手工上色的照片有着独特的美。在很久之前还没有彩色胶卷时,人们在黑白照片上添点丰富的色彩,想更生动地还原出他们的生活。渐渐地,这个过程变成了一种真正的艺术形式,但百年之后这种手艺却面临着失传消失的命运。 ...

给黑白记忆照片注入新的生命色彩 114328i0ycl084c0q8dd0x.jpg


手工上色的照片有着独特的美。在很久之前还没有彩色胶卷时,人们在黑白照片上添点丰富的色彩,想更生动地还原出他们的生活。渐渐地,这个过程变成了一种真正的艺术形式,但百年之后这种手艺却面临着失传消失的命运。

曹六一,一个热爱摄影工作60年的老人,今年76岁,是目前昆明市掌握此项技艺7人中的一位,也是目前还在实际操作运用此项技能唯一的人。

老人说:手工上色分为水彩和油彩两种,我展示的是油彩上色。说完,老人对已经做过褪色处理的相片进行上色。所有上色的黑白照片要先褪色,用铁氰化钾,把黑色的金属银褪掉,洗成白色,再用硫化钠把照片调成茶色,最后在茶色上上色。上色前,有一项工作很关键,那就是给照片上什么色,不是对历史有所了解,是很难达到色彩还原到位的效果,这就需要上色技师根据自身阅历、审美品位来判断。

历时两个半小时,经过一番如同绘画创作的工序后,原本黑白的照片,呈现出了漂亮的色彩。

老人上了色的黑白照片,如同一幅虚实结合的油彩画,瞬间有了新的色彩和生命。但如此绝美的技艺,为何面临着消亡的命运?

在中国,手工上色经历过两个高潮。一是在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大明星周璇留下了许多精美照片都是手工上色的产物。另一个高潮出现在新中国成立之后,那时的技术职称就有上色技师,还有上色技师评比大赛。

现在的数码照片修复技术能很好地对相片进行修复和上色,从效率上和效果上都比传统技艺要强。作为一个从16岁就痴迷上摄影的老人,自己经历了黑白到彩色、彩色到数码的演变过程。学生们不爱学这门技艺也不强求,与时俱进才能生存长久。

艳芳照相馆掌门人许鸿俊打开电脑,用Photoshop软件修改美化一张证件照。不到3分钟,一张近乎完美的相片就呈现出来了。市场无法接受这门技能,让普通消费者花费少则几千元多则上万元,给一个老照片手工上色,还不一定比数码上色的效果好,估计没有多少人愿意。

不过近年来,中国艺术品市场正逐渐走向成熟化、专业化及多样化,更加注重从艺术史的角度对艺术品的学术价值进行深度挖掘。作为手工上色照片中的一幅精品,《世界人民心中最红最红的红太阳毛主席》,就拍出了34万人民币的价格,或许这代表着这项技艺仍有市场空间。


(责任编辑:一凡

41图片老照片修复技术服务中心 ( 滇ICP备17000266号 )

滇公网安备 53262102000459号

Damaged photo repair 老照片修复

返回顶部